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论坛 >

中国美术向何处去--访著名画家杨延文

 

 

层林尽染图
杨延文作

 

天淡云闲花知否
杨延文作

        杨延文,完全看不出他已年过古稀。鹤发童颜,思维活跃。谈笑间,时而开怀,时而蹙眉,逐一都是他独到的见解。
  作为吴冠中的高足,杨延文继承了吴先生的创造精神,在油彩和墨彩之间自由行走。他不拘陈规,求新求变,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笔情墨韵和斑斓色彩,自成一幅幅得以品位的佳作。
  他说,画家要嘴一份,手一份。“嘴一份”就是要说出足以影响人的话语;“手一份”就是手头必须创作出好的作品。
  艺术“为人民服务”不过时
  当代艺术品拍卖频创天价,成了高端艺术。艺术是不是离人民越来越远了?艺术还需要“为人民服务”吗?
  在杨延文看来,艺术“为人民服务”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是艺术家必须去实践、去身体力行的,舍此别无他路。因为艺术来源于人民,也必须回馈于人民。”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喊口号,其实不然。杨延文认为,“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艺术家要怎么做才算“为人民服务”?杨延文说,其基点就是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当下大众审美是不是让艺术家“屈尊”了呢?“其实,引领时代的作品才是人民喜爱的作品,人民喜闻乐见的往往带有前瞻性。”杨延文表示,人们的思维都是向前的,不喜欢陈旧的,喜欢更丰富的、更新的事物。“这就如同人们不喜欢吃剩饭一样。”
  “历史上的艺术品主要是给人启示,给人展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一直主张创新的他认为,存留的作品只是一种参照性。艺术家,应该在时代的启迪下,结合人民的需求,把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前瞻性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妨碍中国美术发展的种种
  “其实,当下不是欣赏者没有高要求,而是相当的从业者误导了人民群众。”杨延文很直接地说,现在,掌握传统艺术的人,固执地认为传统是唯一;掌握现代艺术的人,又固执地认为现代是唯一;搞艺术理论的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定标准。“总之就是不管人民,各吹各调。”
  而画家往往具有“山寨”思想:自己会什么就说什么好,会的就拼命复制,复制自己、复制前人、复制国外……再把这些“复制品”投向社会,投向市场,误导群众。
  艺术家们急着加入各种美术专业单位,以便提出自己的主张,办自己的事。杨延文说,这些单位里,领导就像是“山大王”,利用职权和话语权,抬高自己作品的价格;下属就拼命“山寨”、复制。
  现在,成立名目繁多的美术单位,设立各种职位,转来转去还是那几个人。艺术家戴的“帽子”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再以此作为资本到处吹嘘,忘乎所以。“很多画家把职务、岗位作为作品的附加值。”杨延文说,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却捆绑在一起。结果,大众看到的不是艺术,而是职务。
  “帽子连着票子,位子连着利益。”杨延文感慨说,艺术的公共资源被少部分人占有了。这些人公器私用,利用职位为自己谋利益,正是美术界所痛恨的。
  对此,他呼吁应该整顿和管理好这些美术专业单位,建立美术机构监管机制,把它们纳入到人民的监督之下,逐步恢复其公益性。
  同时,美术界“吹黑哨”也不得不提。一个画家的作品,在他升职前是一个评价,升职后又是另一个评价。艺术批评不遵循艺术规则,失去了公正性。“艺术批评能否回归到艺术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美术理论家敢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杨延文说。美术理论家为什么不敢讲真话呢?一方面是碍于情面,另一方面则是受人恩惠,不得不应和于人,为其张目。还有更甚者就是毫无原则地抹黑。“一些理论家只喜欢符合自己理论的作品,以自己的好恶为评判标准。”杨延文说,这样既伤害了艺术家,也误导了大众。
  此外,艺术拍卖不规范也阻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杨延文说,艺术拍卖也是有引领性的,因为在普通人眼中,高价艺术品就代表着被认可的东西。事实上,价格不等于价值,价格高的艺术品有可能一文不值。炒作也带给人们浮躁的心理,使大家失去艺术的判断力。
  杨延文说,现在,很多人把绘画当作有价证券。殊不知,好的艺术品才有价值,有价值才有价格。“现在人人都可以向画家伸手,以各种旗号,把画家当成了‘礼品加工厂’。”这些商业化的产物,占去画家的精力、时间,影响了创作。
  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尽管面临种种阻碍,中国美术仍然在向前发展。在杨延文看来,如今,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底蕴有了,国家政策也有了,剩下的就是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如何跟上步伐的问题了。
  “中国美术长足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一批与时代、与世界同步的人才。”杨延文认为,这样的人才会出现在“70后”的身上。因为“70后”他们生长在这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对当下时代的认知有自己的情结。
  怎样造就这样的人才呢?杨延文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
  首先是改革艺术教育。现在的艺术教育滞后、散乱,缺乏艺术教育的长效规划和运行机制。对于儿童艺术教育,他认为应该强调其自由发展,而不是过早地灌输成年时期做的事情。这样可能会窒息儿童的特殊才能和潜质。“艺术只可培育,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养分过度。否则,再有天分的人,艺术之路也可能夭折。”对于艺术院校教育,杨延文呼吁缩短学制,大体3年就够了。他表示,艺术家的成长是源于潜质和社会环境,长期在某一老师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单一、狭隘的工作者。“拜师学画就如同投胎,投错了胎,被错误的东西引导,就可能长成畸形儿。”
  其次,艺术用人制度要改革,让艺术家在平等的环境中竞争。杨延文认为,应该鼓励学生毕业后走职业画家的道路,把留学、游学等交流机制建立健全。现在,各种美术单位就像是“土围子”,固步自封,一些人没有艺术创造的动力。形成画家职业化道路,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最后,还要净化社会环境,使艺术家拥有一个纯净的创作氛围。要把“打造”、“包装”这些字眼从艺术词汇中去除,并进一步打倒“笔会”,取消“评奖”,给艺术家一个平和的环境,让他们踏下心来创作。
  此外,杨延文还认为,当下艺术的领导部门,应该把提高艺术质量作为主要目标。
  最后,他寄希望于“70后”的艺术家,认为他们是在世艺术家里,最与时代同步的人。“艺术只有与时代同步,才会有价值。”
  艺术的裁判是历史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普通大众如何有能力判别艺术的高下呢?
  “美术专业单位,包括美院、画院等机构,都应该像博物馆那样,逐渐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公益性教育基地。”杨延文说,只有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增加他们的美术知识,多比较,多鉴赏,才会具有艺术判别能力。
  “有些艺术单位存在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不在这个圈子里,但他还活着。”艺术的高低终究不是以职务来判别的。不管怎样,大家是看画,不是看人。在杨延文看来,时间是判断艺术的最好标尺。艺术本身,就让时间去评说。
  他认为,艺术会跟着社会走,也相信艺术一定是有前途的。而这个前途,就是按照艺术之规律去攀登。
  
  链 接
  杨延文,别署却斋、铸剑堂,1939年生,河北深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
  曾获意大利美展金奖,多次获得各个重要展项的奖项。作品在佳士得、索思、中国嘉德、瀚海、荣宝斋、华辰、中贸圣佳等大型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杨延文中国山水画集》、《杨延文近作》、《清水出芙蓉——杨延文画集》、《山川言志——杨延文画集》、《荣宝斋画谱——杨延文山水、人物》等个人画集多种。
  历任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转载自2011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赖 睿)

 

 

 

已阅3362次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画廊简介】  

版权所有:北京博雅觅庐画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0号紫荆豪庭1座6F 邮政编码:100026
电话:010-85965283 85966756 传真:010-85965283 联系人:丁小姐 穆先生
网址:www.boyamilu.com 电子邮件:boyamilu@163.com website by aplan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