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论坛 >

一纸收尽妇儒千面 数笔绘出卢平画音——访女画家卢平

作者:王 艳

    问:您作为现今中国出色的几位女画家之一,您的作品经常以妇女、儿童为主体,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题选择?这样的选择对您的艺术有什么现实影响?

    答:应该说是在长期的生活感悟和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这种女性独有的艺术风格吧,我作为女性,对妇女和儿童有着深刻的理解,表现妇女儿童题材的作品是我的优势。著名画家贾浩义曾经评论我画中女性那种细腻的感觉,是很多男画家很难达到的。有一位女企业家看了我的作品之后说,她收藏过很多著名画家的画,今天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充分表现女人味的画家。她说你画的妇女儿童非常亲切真实,简直就画活了。我的作品主要是从生活当中汲取营养,但绝对不是像照相机一样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的充分观察和深入理解,观察尤其对人物画家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专业画家,平常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走在大街上或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某个很入画的女人、小孩,或是很美的景色我都会仔细观察。

    美不是空想出来的,她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艺术家去观察、发现。发现美不容易,创造美则更难,难就难在如何把握好美的尺度。平淡则无味,过火又造作。从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提炼、创造美的作品。生活只是给艺术家提供素材,要把它上升为艺术,还得经过提炼加工,经过画家艰苦的劳动才能成为艺术品。艺术家如同一只蜜蜂,采摘的是花蕊,吐出来的却是蜂蜜,艺术家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来。齐白石有句名言“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我始终把这句名言作为衡量自己作品的标准,所以我的作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即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普通百姓也非常喜欢。能不断给社会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来,是艺术家一生追求的目标。

    问:众所周知,您的作品经过写实——变形——写实的“扬弃”变化之后,更受国际范围内的好评。在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后,您有没有想过转型,尝试新的突破?

    答: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术馆收藏我的《摇篮小曲》等四幅创作,以及入选第6届全国美展的《巴山新市》都是属于写实风格。后来转入变形夸张,变形这个词我认为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叫艺术夸张,艺术是需要夸张的,夸张后的东西让人感觉更强烈,更具形式美。10年前大家了解我的作品大多是略带夸张变形,富有装饰意味的工笔人物画。1997年6月我应英国妇女博物馆的邀请去了伦敦,在那里我参观了英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里大部分绘画作品是写实人物画,时间从15世纪到19世纪,有欧洲许多著名绘画大师,像伦勃朗、安格尔、梵高、莫奈等人的作品,以前只是在画册中见到过,那次是有幸目睹真迹,让人大开眼界,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到我以前的变形夸张风格虽然很新颖,很有趣味,但是在人物的内心刻画方面很受局限。我受过美术院校多年的写实训练,有着深厚的写实功夫。如果只画那种装饰风格的东西太小品化,展示不出写实的功力。要表现大幅的人物画力作,还必须得写实才有力度,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英国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往写实方面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转变,和我以前的写实作品又有很大的区别,无论从造型和表现手法上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很多学过素描的人在宣纸上画的也是素描,没有把它变成中国画,如何把素描的造型功夫转变成中国画的笔墨,这是很多画家多年来研究的课题,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目前总算取得了一些成绩,笔墨当随时代,新的时代就要研究新的表现方法,但是中国画不管它吸收多少新鲜血液,也不能在宣纸上画西画,它仍然是中国画。就像京剧离开京胡就没有京剧味了。我比较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路是人走出来的,前人留下的技法也是在不断实践当中得来的。有时也有点象科学实验,一种新的手法也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成功。

    问:您的工写结合的作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您认为您的这种小写意创作和其它的写意画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我现在画的这种小写意是从工笔画中演变过来的。工笔画能刻画得很深入细致, 色彩也很丰富。但是它由于受到熟宣纸的局限,画不出水墨淋漓酣畅的那种韵味。我们祖先发明了生宣纸这种材料是一绝!水墨能在生宣纸上产生无穷的变化,但是生宣纸要画精致细腻的东西就不好掌握,所以传统的中国画是把工笔和写意截然分开的。前几年我在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结合方面找到一些办法,后来我又想能否把工笔画的优点和写意画的优势两者结合在一起岂不更完美。齐白石的作品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先在生宣纸上勾出非常精细的草虫来,然后再用泼墨画上几笔,感觉画面收放有致很具艺术魅力。我就想为什么不能用在人物画创作上来呢?于是我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人对我作品的评论是“像工笔画,但不是纯粹的工笔画,像写意画也不是纯粹的写意画,有西画的色彩但仍然是中国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问:有人说,看您的画就像读一首抒情的田园诗,您对此是怎么看?

    答:绘画要有诗的意境。我平时除了画画之外还喜欢音乐,诗歌等其它艺术门类,我认为艺术是相通的,多了解其它姊妹艺术对绘画是很有帮助的。艺术的本质是“情”,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自已要动情,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就强调,“传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传神并不局限于人物面部表情,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也能传神,也有感染力。我注重意境的渲染,创作每一幅作品时我想的不是怎样去画,而是把它当成一首音乐,或是一首诗歌,这幅画是轻音乐,那幅画是钢琴曲……就像一名演员要进入角色,画家画画也是这样,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人。人物的刻画与环境的处理要协调统一,画家既是演员也是导演。要想画好画就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画家本人真挚感情的流露。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画外。”

    问:有人说,“当今中国的艺术氛围远不如欧洲特别是法国浓厚,一般的寻常百姓极少能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您对此说法的观点是什么?

    答:欧洲自古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许多古典建筑上面都有雕塑和绘画。建筑和艺术是一个整体,每建一栋新的建筑时都要把艺术品考虑在内,把装修资金的一部分用来购买绘画,雕塑等艺术品。所以在那里很多公共建筑,包括宾馆饭店里都挂有高水平的绘画原作。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高雅艺术。欧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多,老百姓闲暇之余经常去美术馆渡过周末。他们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好的艺术品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艺术熏陶是提高全民文化修养和素质很重要的一方面,作用则是潜移默化的。

    目前咱们国家的美术馆还太少,媒体宣传还不够广泛。还应该多增加对高雅艺术的宣传普及。当然这也是跟国家经济状况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只有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才能有闲暇去欣赏高雅艺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逐年雄厚,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有条件欣赏到高雅的艺术。

    问:当今中国的书画市场,存在造假现象。在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走上正规的现在,您对于整顿书画市场有没有什么意见?

    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书画收藏已是继股市、房地产之后,回报率很高的一种投资了,书画被称为“挂在墙上的股票”,书画作品不仅能升值还可挂在家里欣赏。家里挂几幅名家的原作,也体现了主人的品味。所以现在投资书画的人越来越多,名家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也不断攀升,显示了惊人的市场潜力。但是在繁荣的后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和谐音。书画市场假画赝品泛滥,收藏者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货。2003年6月有家拍卖公司拍卖了别人仿我作品的一幅假画,我与之对簿公堂,打赢了官司。但后来市场上仍有不少仿我作品的假画出现。由于利益的驱动,假画是防不胜防。去年有位广东的收藏者请我们去帮他鉴定花巨资收藏的书画作品,我们一看都是赝品。由于假画太多,现在有些著名拍卖行和知名画廊,都采取与画家本人拍照签名等方式对作品保真,另外就是收藏者一定要请懂行的专家鉴定,尽量到知名度高的画廊和拍卖行去买画,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画廊、拍卖行的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建立艺术品市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艺术品面向市场的行业鉴定组织,逐步实现鉴定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书画作品流通秩序的正常化和规范化。aaa

已阅1758次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画廊简介】  

版权所有:北京博雅觅庐画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0号紫荆豪庭1座6F 邮政编码:100026
电话:010-85965283 85966756 传真:010-85965283 联系人:丁小姐 穆先生
网址:www.boyamilu.com 电子邮件:boyamilu@163.com website by aplan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