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之气 大家风范——夏湘平的书法艺术
作者:骆飞
当今中国,不乏书者,亦不乏书家,然书法大师寥寥也。追古溯源,却众星耀眼,墨韵流香,令后人叹为观止。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张旭、怀素、米芾、黄庭坚、赵孟頫、文征明、吴昌硕、齐白石、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无以列数。可在我看来,夏湘平的名字,实在是该随缀其后的。
最早看到夏湘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前年得见夏湘平亲书《离骚》,反复研读,感慨不已,写了顺口溜以记心得:“湘湖自古多奇异,平地突兀碑林起,神处夏隶巧点化,书出屈子离骚气。”今春又赏习他近书周敦颐《爱莲说》长卷,只觉得缕缕轻风直入心扉。在长卷的后面有沈鹏先生、欧阳中石先生、林岫先生的题跋。沈曰:“夏公湘平余益友也,专治隶书,源出石门颂而博取多方卓然成家矣。今观所书周敦颐《爱莲说》,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见夏公之为人;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想见夏公之书艺;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想见夏公之书风;而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其人其书其风,尽在此矣。”欧阳先生说:“湘平先生疏淡率真,出入于两汉诸刻石之间,甚得其中的典雅风致。”“但觉清隽才逸,绝无笔墨之羁囿而情在青檀之外。此讵大方之家书到极处之必然也哉。”林岫先生则说:“人书俱老,清雅独芳。”我以为,上述见解,虽未涉及更多方面,但是讲到了夏湘平先生其人其书的精髓,实乃专家高论。
夏湘平,湖南人,1930年出生。5岁时在父亲的启蒙下临池捉笔,10多岁时竟题匾书联,名播乡镇。但其书法的真正大道,是在19岁参军以后走开的。当他将军人的勇敢与艺术家的执著结合起来并全身心地投入书法创造的时候,书法的真正神奇才翩然而至。这一无形的力量一直引领着他数十年躬耕不辍,不断创造着书法的奇迹。其书法作品参加过20多次国内外大型展览,不少作品被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和港台地区以及国内许多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所书巨型石碑《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碑》、《汨罗江屈原离骚碑》更是令人仰止……
至于夏湘平的成就,我不想一一赘述,许多媒体、诸多论者已有评介。我倒是觉得,当今之时,很有必要理性而认真地探讨一下夏湘平的书法对于中国书法传统承传及其创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汉文字多奇诡也!其中奥妙学问,难以尽述。字中有情思妙语,书中有至理大道。夏湘平先生对字、对文常带恭敬尊崇之心,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意。观夏湘平作书,实在是个享受。我见过诸多书家创作,其情状各异也:或如醉如痴,或得意忘形,或吟吟有声,或屏息凝神。夏湘平言语不多,看上去静如止水,不张不扬,提管洒墨,心到手到,蓄万丈狂澜于心田,积数十年涵养于笔端,眼随笔走,笔随心移,观者无不受其感染而心动。对此,其夫人体会极深。夏湘平先生作书,夫人每每立于案旁,先生一笔一画,常常会牵动两颗相印之心。夫人坦言:“那笔画之间是有言有语,有情有意的,我读得出,听得懂。”我想,要读懂他的作品,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而要读懂他的为人,更需要相当的心力和智慧。
“学古变古”、“学法变法”,营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他要求自己同时又提醒他人的经验之谈。读夏湘平书法,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流动在作品之中的广取博览、自成一家的艺术独特性。夏隶,猛一看,是“嫡亲”的《石门颂》“后裔”,可读得久了,看得细了,又觉它与《乙瑛》、《礼器》、《史晨》、《曹全》、《张迁》等有点“沾亲带故”(刘洪彪语)。我亦有同感。以“草情隶韵”为特色的夏隶,不仅广纳诸隶之长,而且将草书的情致渗入其中,形成了“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独特隶书之风。
如果你是位细心人,可以作个比较,你一定会发现,夏隶在统一的风格下变化多端,难以捉摸。且不说一篇《离骚》那180多个“兮”字,在他的笔下,各有面貌,或率意,或苍古,或雄健,或婀娜,就是不同作品中的普通字句,也会因作品要求的不同出现不同的风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不可重复的创造,产生了作品云谲波诡、潇洒自得的艺术原创性,这是特色,更是境界。
还有一点也是不能不讲的,那就是熔铸思想和情感而生的艺术表现性。夏湘平的书法表现力极强,这也正是他的作品深受各界同仁朋友称道和推崇的原因之一。作为军人艺术家,他有铮铮铁骨浩浩豪气,亦有耿耿丹心绵绵柔情。这移诸作品,便无形中丰富和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在2500余字的惊世骇俗长篇巨幛中可见一斑。16张四尺整宣纵横恣意,一气呵成,若没有才、情、胆、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作品如人。没有思想之锤的敲打,没有情感之水的浇灌,艺术的生命将是脆弱的。在夏湘平的作品中,除了娴熟的技巧,更有情怀的释放和精神的认同。通观夏湘平一件件隶、篆、行、草各种书体的作品,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崭新世界,我们可以尽情领略云卷云舒,我们可以深刻感受潮起潮落,我们可以慢慢品味无尽的情意,我们可以静静体会不言的大美。
无须赘言,如果有时间,我倒是想去湖南汩罗,去看一看那《离骚碑》,去读一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听一听“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去触摸一下那笔底雄强的书法丰碑。
已阅17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