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论坛 >

苦学苦干三十年——记画家李传琪

作者:吕济民

    30多年前,有个年轻人,遇到一个“幸运”的机会,被调到紫禁城(故宫)工作。他被这里的一切迷住了,迷得他兴奋不已。高大的古建筑、精美的彩画、百万件的文物精品,还有诸多的专家学者,使得他感到要学的和要做的都太多了,竟不知如何是好。从这时开始,他就拼命学、拼命干,人们就称他为“拼命三郎”,这个人的名字叫李传琪。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干时,他滔滔不绝地说:“我就像一个久饿未食之徒,突然看到了满汉全席,不知所措了。这么多专家、学者,以前只是在文章上‘见’过。现在,随时可以向这些老先生请教,真是天赐良机呀。再说,青铜、陶瓷、织锈、书画、工艺、古建这么丰富多彩,都是该学的啊。仅仅书画就有30多万件,这辈子怕都学不完。自己再苦点,也要学。”

    他在谈到为何学和为何做的时侯说:“我们要下苦功夫,要花大力气,将中国的传统艺术继承发扬下去,不能让如此美好的艺术品,在我们这一代断了‘香火’。”凭借这种信念,使得本来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李传琪,转向了对传统艺术的探索。在故宫他承担着展览设计、绘画创作等许多任务。每次,进入库房,他都抢着干。“百闻不如一见,看一百遍书,不如亲手摸一下原画。”他还说,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再苦再累也要干,也要学。

    众所周知,绘画需有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和积蓄,才能有韵有神。由于有在故宫工作之便利,李传琪与专家一起到全国各地观摩诸多传统艺术精品,耳濡目染中受益匪浅,眼界大开,眼力提高很快。库房内所藏闻名中外的绘画、故宫皇家理佛殿堂的佛教艺术精品、畅音阁中精彩的戏曲绘画、抬头可见的明清彩画,乃至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震惊中外的敦煌壁画,都是他吸收的目标。由于占了地利、人和之先,他竟然背着桌子到绘画馆临画。别人是没有这种“条件”的。由于常“泡”在绘画馆看画,忘了时间,管理员经常提醒他说:“我们已经下班了,您还不走吗?”他只好莞尔一笑。有人问他:“你都临了谁的画?”他就像连珠炮一般“数”起了“家珍”。什么汉代马王堆彩画,元代《七佛说法图》,明代吴伟的山水,清代虚谷的花鸟、任颐的人物、龚贤的手卷……只因为常年学习传统绘画,昭陵明代帝后展请他画了3张帝后像,效果非常好。现在画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人很少,他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也有人不解地问他:“你的画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呀?”他淡淡一笑答道:“我画的基本上全是中国古典传统题材,这些内容有好多是下一代应该学习、发扬的,不应该放弃。至于我的画最后是什么面貌我也不清楚。但只有一条道,传统题材加传统画法。传统绘画风格千万种,不刻苦学习怎么继承发扬呢?”

    “面壁十年图破壁”,何况是30年呢?!李传琪在绘画上得到了喜人的收获,正是由于他的苦学苦干,现在不仅各省市邀请他,国外也邀请他开办画展,还有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他的巨幅山水,高4.5米、长11米,布陈在兰州军区司令部大厅内。他的人物画被国家收藏机构珍藏。中国美术馆多次展出他的作品。他还应邀赴韩国(首尔、釜山)搞个人画展,3次应邀赴新加坡组织中国禅意书画展,应邀赴美国迪斯尼乐园(中国馆)进行展览设计。由于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注重用线,柔中带刚,色彩接近戏曲绘画,温蕴中不乏艳丽。因而,海南、温州、兰州、丽江、无锡、沈阳、大连等地,多次邀请他作画,忙得不亦乐乎。对此,李传琪说:“我觉得没学到多少东西,也没做过多少事情,竟然过了30年。不过,现在不能划句号,我还要继续苦干、苦学。”

    (本文作者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国际博协亚太地区主席)

已阅1480次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画廊简介】  

版权所有:北京博雅觅庐画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0号紫荆豪庭1座6F 邮政编码:100026
电话:010-85965283 85966756 传真:010-85965283 联系人:丁小姐 穆先生
网址:www.boyamilu.com 电子邮件:boyamilu@163.com website by aplan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