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50周年庆“镇馆之宝”亮相
苏州博物馆50周年庆“镇馆之宝”亮相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巨型犀角杯长86厘米,角根宽外达18.5厘米,重达6千克
庞增和捐赠的宋代钧窑鼓打圆洗
《七君子图》局部
12月18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内人流熙攘。为庆祝建馆五十周年,苏博两百余件馆藏珍品首度集体亮相,让参观者零距离对话历史,打造了一次难得的文物盛宴。这一次,苏博也是把收藏的镇馆宝物都拿了出来。
这些捐赠人的名头也很大,有袁世凯的女儿袁经祯,明代大将军王鏊的后裔王季常,苏州顾氏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献了一千多件文物的著名植物学专家何泽瑛……光这些捐赠人,就是一部精彩的近现代人物志。
“末代官窑器”的传奇故事
“太精美了!”刚一进入展览大厅,一件由袁世凯女儿袁经祯捐赠的嫁衣流光溢彩,引人眼球。这件名为“刺绣蟠银凤凰裙”的展品,黑色锦缎上衣绣着金色花纹,做工精细,让不少参观者连连赞叹。
由袁经祯捐赠的“居仁堂制”款粉彩梅雀盘、碗前同样挤满了人。1963年和1965年,袁世凯的第13个女儿袁经祯曾分别两次向苏州博物馆捐赠数件粉彩瓷碗和瓷盘,其底款为“居仁堂制”。“居仁堂”为袁世凯称帝时在中南海的寓所,这批底款为“居仁堂制”的瓷器,是袁经祯三岁生日时候,袁世凯特别为她烧制的,当时正值袁世凯称帝期间,所以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官窑器”。
“何氏姐妹”最大手笔捐赠
展览现场,一件刻有“范仲淹印”的龟钮方章引起了记者注意。其捐赠者便是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何泽瑛,“中华革命同盟会”的最早入盟者何澄的女儿。
195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何澄故居苏州南园宾馆发现了其父秘藏的大批珍贵文物。在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瑛二姐何泽慧的坚持下,何氏姐妹决定将所有的文物捐赠给国家。在苏州博物馆50年来收到的5000件藏品中,仅何氏姐妹就捐赠了近1000件藏品,可谓是最大手笔的捐赠。
《七君子图》最昂贵的藏品
在展厅中央的最里侧,一幅书画长卷长10余米,占了满了单独的一间展室,气势不凡,人气最旺。这幅作品便是价值近一亿元的《七君子图》,可谓这些“镇馆之宝”中的“压轴之作”。
《七君子图》是藏家把元朝赵天裕等六位大画家的七幅墨竹图收裱在同一长卷中而得名。自南宋以后,最顶级的四位画竹大师中有三位出现在《七君子图》中,有两张作品是目前仅见的孤品,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是真迹,一定要来看,难得一见!”48岁的参观者杨佩华面对《七君子图》露出难掩的激动。
置身苏博馆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件件珍品让人大开眼界。来自马拉西亚沙巴的女孩谒霖参观后,不禁感叹:“太宏伟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震撼!”
讲述: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幕后故事
本月18日,苏州博物馆将迎来建馆 50周年。 《景仁怀德——苏州博物馆建馆50周年历年捐赠文物精品特展》即将于本周六(19日)亮相。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苏博为好奇的观众们先行探秘。
记者从苏博了解到,将要展出的精品共有两百余件,共分两个部分进行展览:一部分以瓷器、玉器、杂件等180余件藏品为主;另一部分则以35件书画作品为主。从良渚时代的玉璧到现代的苏绣作品,这次都能在展厅里看到。还有宋代的哥窑碗、民国时期的居仁堂粉彩梅雀瓷器、周代遗物琰圭、商代青铜器父乙爵、清末民初的伽楠手镯,这些藏品,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这一次,苏博算是把收藏的镇馆宝物都拿了出来。
而以上这些珍稀的宝物全是社会各界捐赠的。这些捐赠人的名头也很大,有袁世凯的女儿袁经祯,明代大将军王鏊的后裔王季常,苏州顾氏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献了一千多件文物的著名植物学专家何泽瑛……光这些捐赠人,就是一部精彩的近现代人物志。
最昂贵估价近亿元《七君子图》卷
昨天,刚踏进博物馆一楼的特展厅,前来探班的记者就被一幅长10米、宽36.5厘米的书画长卷吸引住了。“这幅图卷可以说是这次特展所有展品中最具价值的书画作品。 ”据博物馆保管部王慧翔介绍,《七君子图》是由苏州顾氏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给苏州博物馆的,估价近亿元。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的苏州顾氏过云楼是近代闻名于世的书画、古籍收藏之所,享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美誉。《七君子图》是藏家把元朝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位大画家的七幅墨竹图逐一收裱在同一长卷中,得名“七君子图”,画芯全长约10米,宽36.5厘米。
说起这件藏品的捐赠故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1960年苏州博物馆建馆初期,顾笃琨的母亲张惠娟就多次提出愿将自己保存的过云楼旧藏文物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文革”中,“红卫兵”抄家前夕,张惠娟再次致电苏州博物馆,要求无论如何请接收这批文物。当时苏州博物馆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派出工作人员暂时接收了这批文物,其中就有这幅《七君子图》。直到2006年10月,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之后,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与顾氏后人曲折的联系后,最终以有偿捐赠的方式,《七君子图》被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
最大手笔捐赠近千件藏品 何泽瑛、何泽慧姐妹
昨天,记者走在布展现场,看到一个人的名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捐赠的藏品也特别多。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何泽瑛。她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同盟会”的最早入盟者何澄的女儿。苏州的南园宾馆是何澄的故居,195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南园宾馆的灌木楼发现了其父秘藏的大批珍贵文物。在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瑛二姐何泽慧的坚持下,何氏姐妹决定将所有的文物捐赠给国家。
在苏州博物馆50年来收到的5000件藏品中,仅何氏姐妹就捐赠了近1000件藏品,可谓是最大手笔的捐赠。这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何泽瑛捐赠的近1000件藏品中精选了二三十件文物,这些展品中除了书画,还有青铜器。
在何泽瑛捐赠的所有物品中,其中一件商代青铜器父乙爵还是头一次亮相。这个最早用来盛酒的器具,器高21.1厘米,形态舒展,腰间有把,把内侧爵身上刻有父乙两字。何泽瑛捐赠的宋代《消夏图》原是大收藏家吴湖帆的旧藏,纵24.5厘米,横15.7厘米,绢本,设色,题名为“五王嬉春”,取唐中宗时因复国有功而封郡王的张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恒彦范五人消夏雅集故事。此外还有一枚据称是宋代范仲淹遗物的龟钮方章也堪称精品,印章为旧玉所作,印面刻白文“范仲淹印”四字款,是古代官私印龟钮中制作最为工致的一种。
最传奇中国末代官窑器 居仁堂粉彩梅雀瓷器
这次展览有几件藏品是由袁世凯的女儿袁经祯捐赠给博物馆的。最夺人眼球的展品是袁经祯出嫁时所穿的嫁衣,黑色的锦缎上衣绣有金色的花纹,做工十分精致。除此之外,一套“居仁堂制”款粉彩梅雀盘、碗是所有藏品中最有故事的,它们不但见证了一段精彩的历史,更是这段历史上所留存不多的文物。
说起这套瓷器的故事,就不得不提袁世凯称帝的那段中国近代史上最荒诞的历史。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实行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这时,陶务监督公署都督郭葆昌为了讨取主子欢心,准备为袁烧制帝王年款的“洪宪”瓷。不料袁只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便下台了,陶务监督公署也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箱,郭葆昌的督陶使命就此结束,而“洪宪”款的瓷器至此并未问世。据说郭生前曾对友人说过,袁世凯倒台前他并未烧成“洪宪”瓷,与郭过从甚密的古董商王荫泰在为郭所撰挽联中,也曾提及此事。 1963年和1965年,袁世凯的第13个女儿袁经祯曾分别两次向苏州博物馆捐赠数件粉彩瓷碗和瓷盘,其底款为“居仁堂制”。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是清代慈禧太后修建的,原名海晏堂。这批底款为“居仁堂制”的瓷器,是袁经祯三岁生日时候,袁世凯特别为她烧制的,当时正值袁世凯称帝期间,所以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官窑器”。
最曲折差点变成药材 巨型犀角杯
“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豪迈的酒杯! ”昨天,在布展现场不少人听说一只巨型的犀牛角其实是一只酒杯时,都惊叹不已。这是创办了苏州工业中学的教育家王季常先生所赠。
王季常生前先后向国家捐赠了近代制伽楠银丝嵌珠佛珠1串、伽楠手镯4件、巨型犀角杯1只。其中这只在苏州博物馆中展出的巨型犀角杯最具收藏价值。这只巨型犀角杯为棕褐色,经脉纹理清晰,表面光洁,杯角长86厘米,角根宽处达18.5厘米,重达6千克。这样大的犀角杯是举世罕见的,相传是将军御马出征之前,皇帝送行赐酒、盛酒至马上而用。这只巨型犀角杯原是王季常祖先、明代正德年间宰相文恪公王鏊遗物,可能是皇上所赐。后来王氏后裔家道败落,转手卖给了程觐岳。后来王季常又嫁给程氏之子,此杯又归王季常所有。“文革”期间,王季常决定将犀角杯捐献给苏州博物馆。在捐赠过程中,还起过一场风波。这么大的犀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当时的市药材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赶来交涉,要拿这只犀角作药。经过博物馆的坚持,这只珍贵的犀角杯才最终得以保护下来。后经专家鉴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资料:关于苏州博物馆
矗立在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上的苏州博物馆,已经历五十年风雨。苏州博物馆目前文物藏品约三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二百三十多件,尤以书画、瓷器与明清工艺品见胜,是中国一级博物馆。
已阅17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