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论坛 >

气息清正 韵致恬适——王兴家篆刻简评

    篆刻是门旨趣遥深的艺术。篆刻入门需要几个条件:一、懂篆法;二、了解工具材料,尤其要知晓石性和石品;三、谙熟书法艺术的辩证规律。

    这最后一条是非常难的。懂得以上条件是创作起步,离篆刻艺术还有距离。篆刻是学养、心胸、眼界、才情加上岁月磨砺的综合体。方寸间见大境界,毫厘处藏真趣味,这正是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

    兴家受教于欧阳中石,少小于篆书下过苦功,长期潜研前人,对金文、古玺、汉印心追手摹,认真推敲。荣宝斋的工作环境亦使他不断得益于传统滋养。他珍惜光阴,终年操刀,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刀工愈见娴熟,刀法亦日趋精美,逐渐形成个人印风。他的风格属稳健沉实而又绵柔清丽一路,刀随意转,形跟势变。讲究虚实,于留白处谨慎而巧妙。兴家的作品全无剑拔弩张的火气,平实中深藏功力意趣。

    篆刻不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是大雅之巅,令我们仰之弥高。一块小小天地,为此博大无涯,让多少贤才醉心于此,终生而不懈。如果一味重复前贤,将失去创造本质,使这门艺术失去意义。而不进入古人之妙,难得篆法真谛。祖先的成果是后人的资源,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才是正途,不惟篆刻,书画亦然。兴家是舍得下功夫的人,对前人的敬重和研究,是他取得成绩的关键。

    兴家作风务实,为人低调,有颗平常心,这是创作的好状态。另外,人文素养,阅历积累也关乎作品的格调和境界,修养自然是终身课题。

    兴家作品起点不低,气息清正,有种恬适的韵致,许多作品颇见大气度,这是天趣有点“生知”意味儿。董其昌把郭若虚的“气韵不可学”强调了一下,引起后人微词,但他的“读万卷书”的“学知”理论常被忽视。看来,“生知”“学知”要辩证认识。

    兴家作品也有缺憾处,完美也有相对性。更何况,缺憾本身有时也是美的存在形式,唯经历过大缺憾才能步入至美境地。墓志、简牍、造像乃至诗词、歌赋都是须臾不能离开的营养。

    愿兴家扎扎实实投入传统,竭尽全力脱出藩篱。“独领高风凭寂寥”,希望他以更顽强的劳动去领略篆刻艺术峰巅的妙趣。

已阅1456次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画廊简介】  

版权所有:北京博雅觅庐画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0号紫荆豪庭1座6F 邮政编码:100026
电话:010-85965283 85966756 传真:010-85965283 联系人:丁小姐 穆先生
网址:www.boyamilu.com 电子邮件:boyamilu@163.com website by aplan